基本解释
丁克家庭就是不生孩子,只有夫妻的家庭。丁克家庭的成员一般都是工薪阶层,有稳定的收入,消费水平也很高,他们是社会上的中产阶层,这似乎跟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那些青年颇有些相似。他们中有很多人认为养育孩子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会妨碍他们夫妻的生活。
丁克家庭从概念上讲,是单指那些拒绝生育子女的特殊家庭。这里并不包含那些因生理缺陷无法生育的孩子和晚育的家庭。一对具有生育能力的夫妇自愿不要孩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两人世界”,又称之为“DINK”家庭或“丁克家庭”。六七十年代,这种家庭模式开始在欧美等地流行。
丁克家庭-简介
丁克家庭婚姻,曾是传统社会指派给男人和女人的命运。然而,随着妇女在经济地位上的逐渐提高,使得婚姻制度日趋变相。而且是男女婚后的生育不再被限制在生殖繁衍作用里了,这种新型的生儿育女形式逐渐由天职转变成一种“自愿”的个人行为。婚姻也变成了两个个体在互相同意后步入的自由结合,这就是婚姻的义务由当事个人负责和互相对对方负责的新型婚姻关系,就此也就为“丁克家庭”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就是不生孩子,只有夫妻的家庭。丁克家庭的成员一般都是工薪阶层,有稳定的收入,消费水平也很高,他们是社会上的中产阶层,这似乎跟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那些青年颇有些相似。他们中有很多人认为养育孩子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会妨碍他们夫妻的生活。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对具有生育能力的夫妇自愿不要孩子,就是我们所说的“丁克家庭”。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它悄悄在中国出现,以前这样的家庭会被别人议论,甚至是被别人怀疑有“生理问题”。而现在,这种家庭已经开始被“外人”理解和接受。
丁克家庭-社会背景
丁克家庭-----产生的背景
追溯“丁克家庭”的起源,始于欧美地区并已逐渐成为当今西文社会中爱的结体的两种“正常”表现形式。 客观的讲:“丁克家庭”是一种由于社会规定其模式后的心理变态的病态的爱。在大多数情况下,“丁克家庭”现象的出现是源于人这一个体,由于过渡追求个性解放,并“相互配合”和逃避孤独的结果。
必需指出的是这类人群在情感上仍然只是八岁、十岁或十二岁的孩子,但在智力和社会活动中则处于实际年龄,甚至高至实际年龄。“丁克家庭”的现象如果在社会中表现得不太严重的话,这种冲突往往只限于密切的私人关系范围内。但现象如表现的较为严重时,这种情感上的不成熟将会引起社会作用的紊乱。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具有最基本的社会功能,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养儿防老”。尤其在中国传统家庭中, 人的一生就生活在一种相互依靠的家庭关系中,父母年老体衰时,唯有儿女的劳动成果来赡养父母,养儿育女对父母来说是为自己“养老”进行储备,即“养儿防老”。随着社会的养老保障,失业保障,疾病,工伤保险制度的不断推出,家庭的保障功能逐步由社会来承担,家庭中子女已不再是“防老”“养老”的唯一保障了。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婚姻的社会意义表现为夫妇在很大程度上认为控制生育是无害的,而且只要夫妇双方赞成的就是合法和正统的;传统的多子多福观念已被绝大多数中国人所抛弃,人们或者出于减轻家庭负担,或者出于提高生活质量,普遍希望少生,优生包括有的不喜欢生育,都有是一种正常现象,既然如此,丁克家庭的出现也是一种正常现象。
丁克家庭-不育动机
1、有助于夫妻双方专心干事业。
1990年广东《家庭》杂志对分布在全国城乡的读者进行了邮寄问卷调查,被调查的读者中有46。7%的人认为:没有孩子有助于夫妻双方专心干事业。21世纪是崭新的人类的时代,全新的婚恋观,家庭观,生育观使越来越多的人主动选择“计划不生育”,他们拒绝“第三者”(孩子)插足,不愿意为生儿育女拖累他们的事业,夫妇双方潜心于自己的工作或研究。如果有了孩子以后,作为家长的父母,势必会为子女的培育,成长化费心血,或者说从某种程度上分散他们的工作注意力,影响专心干事业,所以使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在业余时间为子女操劳。
2、有利于夫妻双方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持这种动机而不愿生育的占被调查人数的40。6%。在生育问题上,选择“不育”的这部分家庭认为没有孩子更有利于夫妻双方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尤其是妇女,过去妇女一切依赖于男人,结婚以后便钻进孩子堆中,根本谈不上对个人发展有什么选择,现在不同了,妇女自我完善和发展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有关自己发展的问题有了较大的选择权。如1991年调查中,城市妇女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如何对个人参加各类培训占这类社会者的92%,对自己职业变动的抉择,有相当一部分妇女是为了发挥自己的专长和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问题。尤其是当今竞争激烈,节奏加快,没有子女可以无牵无挂地发展自己,使自己更加完善。
3、使自己自由自在,无拖累
持这类观点的人占选择不育家庭的36%,这类人群,追求两人世界的轻松,追求一种崭新的现代生活方式,能充分享受人生,也可以免去离婚后的麻烦,靠“感情”维系家庭关系,一旦感情破裂,夫妻双方无羁绊,无任何拖累和负担。甚至有人奉劝那些想要孩子的朋友:“人生本应快乐,何必添个小孩,白白浪费金钱。”他们欣赏这种两人世界的生活方式,害怕一旦添了孩子,便失去了这种生活。1979年普罗查斯和科伊尔指出,这些美国人常常是出生于40年代至50年代的那一些人,他们目睹了其父母花费在指导孩子成功上的精力远比花在自己生活上的精力多得多,有了这样的背景,并且身边处处都有父母和孩子相处不好的例子,他们对为人父母不太感兴趣,他们也许不喜欢孩子或者与孩子在一起感到不舒畅。或者从经济或心理的角度来看,他们都不想当父母。
丁克家庭-伦理分析
1、丁克家庭的大量出现,使离婚变得容易,也就带来了潜在的不稳定因子
由于丁克家庭只有一对夫妻而没有孩子,人们常说“孩子是维系夫妻关系的纽带”,孩子是家庭矛盾的天然调解者,一个家庭,夫妇俩在社会工作中,尤其在当今快节奏,高水平,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怨恨,焦虑和心理失衡。回到家以后,希望得到家庭人员的安扶和亲慰,但丁克家庭缺乏来自天真活泼的孩子的亲慰,夫妻间容易将妻子或丈夫作为“迁怒”对象,而产生家庭矛盾,久而久之,由于缺乏“孩子”这根感情的纽带,而使夫妻双方矛盾得不到及时的缓解,且没有孩子的牵挂,使他们离婚变得容易,家庭的不稳定也给社会带来了潜在的不稳定因子。
2、选择丁克家庭是对现代人注重自我发展和追求个性自由的反映。
自我发展曾被我们长期忽视,个性自由也曾受到不同程度的束缚,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突出的表现在主体精神的增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特别是知识层次相对高一些的人群,他们强烈的希望摆脱各种外在束缚,以期最大程度的实现自我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不育”是对这种要求的反映,他们不希望第三者(孩子)来拖累自己的自我发展,追求自在的高质量生活,在他们看来,没有孩子可以处处有主动性和自在。“丁克”家庭重视夫妻间的感情交流与生活享受及欲望满足为主要旨意,它的出现本身就体现了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
丁克家庭适应了这种需要,具有存在与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它很好的解决了感情与义务这对矛盾。尤其是大多数妇女婚前有工作的,了解社会上的事情,培养了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兴趣,并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生育后因过多被孩子拖累后,使他们忙于孩子的培养教育,失去了自我完善的机会,尤其在快节奏的社会里,使他们有与世隔绝的感觉,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3、选择“不育”,在目前尚存在着对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一种冲击。
家庭具有生产,生育,教育,宗教,娱乐等功能。在西方,家庭功能向社会机构转移十分明显,传统家庭的诸多功能不断地缩小以至丧失,为各种各样的社会机构和新的因素所替代。在中国,生育仍作为家庭的传统功能之一,而不能被广大人们所抛弃,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也实行计划生育,来控制人口的无计划生育,但这一做法是为了优生优育,而并非要求“计划不生育”,传统的中国家庭还是以视孩子为“天伦之乐“的占大多数,孔子强调并多方阐发的“孝”的理念,孝是子女和父母的道德态度,其基本要求如孔子所说是“敬养”,即敬爱而又赡养。孝本出于天性,人之生命受之于父母,从婴儿至于成人,无不承受父母的抚育和关爱,有此恩德,子女抱之以孝,应在情理之中,不孝则违背人性,乖离情理。人们虽不注重子孙满堂,但传统观念上还不能接受“无子孙”。所以,选择不育,就目前来说,尚对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存在着冲击和挑战。
4、计划不生育有悖于人类正常繁衍的自然规律
人类结成家庭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即规范性生活和人的繁殖,人类的正常繁殖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为了延续人类,生育孩子是为了延续家庭的存在和发展,也是自然界的规律。如果“丁克”家庭的大量出现,“不育文化”的无限扩展,就人类的正常的繁殖生息是不利的。即使人们为了“计划生育”而应用的科技节制人类生育繁殖的科学技术本身也是由人的伦理思想直接调节的。计划不生育有悖于传统的生命伦理观念和人类生命自然规律。
丁克家庭-病理分析
1、社会因素:
不可否认的是:有一部分“丁克家庭”产生的因素源于社会,这点在西方的资产社会中表现的尤为突出。由于人们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在心理上过多的产生压力,以及在经济上贫富悬殊较大的影响,致使一些心理耐受力较为低下和经济收入较为微薄的人群,对养育子女缺乏应有的信心,他们既不愿意为世界带来不幸的婴儿,更不愿意孩子将来成为社会的负担。
2、早期记忆的因素:早期记忆在人的一生中特别重要,它能够显示出人生活样式的根源,表现出人的基本人生观,以及人生活态度的雏形。
不可否认的实事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家庭,家庭的组成因素则是人。而家庭模式的建立,则完全取决于组成家庭有两个个体。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家庭是否倾向于“丁克”模式,大部分原因取决于家庭中女性对婚姻的态度。而这一态度的是否成立则完全取决于女性的母道态度和母道技艺的训练。人类的整体社会都维系于女性的母道态度和母道技巧,母道技巧的准备在女性生命的早期便已经开始了。
很不幸的是:由于我们社会文化中重男轻女,使女性的地位受到了歧视,而没有人会愿意甘心居臣属的地位而满足。这们就使那些长期处于歧视地位中的女性在结了婚以后,当她面对将拥有自己的子女时,她自然会以各式各样的方式来表现她的抗拒。她不愿意也不准备养孩子,她不期望孩子的到来,也不觉得养育孩子是件有趣的事。这可能就是我们当今社会中最大的社会问题了,可是,却很少有人会正视它。
心灵的伤害也是“丁克家庭”问题产生的一个原因,这种伤害可能是源于受害者的父亲,母亲或是他周围人群婚姻生活上的失败。也可能是因为受害者完全的被忽视、被憎恨,或被排斥造成的。在他们的记忆中,童年毫无幸福可言,他们会认为生儿育女是一种极冒险的行为。由于他们对婚姻生活的不自信,对婚姻伴侣的不信任,使他们义为生儿育女本身就是对自己和孩子的虐待的犯罪。
3、自私心理的因素:最坏的情况也就是这种了,这类人群只他们只顾及到他们自己的利益,终日盘算的是如何从生活中得到快乐和兴奋,她们唯一的追求是自由和解脱,而从不考虑自己应对生活持有如何的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
凡是心理较为正常的人都明白:生儿育女是人类保全生命的方法之一,所以在爱和婚姻的问题中,才能够自发自动的关心人类的利益,这样的人往往者盼望着生儿育女。而那些意识和潜意识中对同类不感兴趣的人,就会拒绝接受抚养子女这一责任。他们总是在索求和期待而从不愿给予,他们自然便不会喜欢孩子,他们关心的只是他们自身,从而把孩子当作一种麻烦,一种累赘,一种负担,一种会防害他们自身利益的产物。因此,他们只从婚姻中选取对他们有益的部分,而逃避其它的部分。这类人群他们组建家庭实际上只是为了以婚姻的途径达到个人性释放和性自由的目的而已。
4、恐惧的因素:有不少年轻的夫妻,因为从一些人那里得到一些信息——一旦孩子出世,幸福的婚姻活就将进入一个脆弱的阶段。因此,丈夫会担心孩子将从妻子那里分走更多的爱与关心,而妻子则担心自己与丈夫间会出现较长时间的感情淡化期,使原本幸福的婚姻生活进入低谷。于是,夫妻双方都会对生儿育女感到恐惧,而当她们看到其他家庭中夫妻与孩子快乐幸福的相处,她们的心中便会产生羡慕。于是,她们便会在这两种复杂的心绪中苦苦的挣扎,直至恐惧再次战胜冲动。
丁克家庭-危害性
1、“丁克家庭”现象的出现,首先反映出的是人这一个体与社会的不合作。同时,它也不同程度的暴露出了人性中的几个弱点。如:对自身能力的不确定,对自己利益的过于珍视和对未来生活的不自信。如任其现象不断的发展下去,势必会影响到整体社会道德的提升。
我们都知道,逃避责任的人往往会给自己找很多借口,我们不能指望这些借口可以客观的向周围人群解释“丁克家庭”所要面临的尴尬。他们必须会极力的夸大“丁克家庭”的自由和洒脱,从而对周围未婚的人群或准备养育子女的家庭带来错误的诱惑,使一部分人也效仿他们步入“丁克家庭”的队伍。
2、“丁克家庭”对社会的长期效益会产生具大的负面影响,随着“丁克家庭”数量的逐年增长,在若干年后,必然会对许多的社会保障体系造成具大的压力。如:社会整体老龄化速度的加剧,由于长期缺乏沟通与交流,致使老龄人群中老年痴呆症人群数量的增长,以及家庭服务保障系统供需矛盾的增大等等。
3、“丁克家庭”数量的日益增加,会导致年轻一代社会责任心的减弱或丧失。单对“丁克家庭”个体而言,也会产生“生活意义”概念上的模糊和家庭成员间责任心的下降,至使离婚率增长,引发出各种相关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4、“丁克家庭”泛滥,会引发国家人口出生率的急剧下降。在经济发展相对以达的法国,“丁克家庭”的问题已受到法国当局的重视。由于“丁克家庭”的问题的严重,致使整体巴黎出生人口率逐年急剧下降,于是,法国政府向法国公民提出了许多鼓励已婚夫妻生育子女的优惠条件。而对未婚处于恋爱中的男女,法国政府也颁布了一条很有意思的法律,那就是:如有热恋男女在公路上和公众场和下接吻时,行驶车辆和周围人群不得进行干预,否则则被子视为违法。
在我国也已对控制社会人口,有计划的生育出台了新的条例,那就是:如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允许生育第二胎。 五、爱情和婚姻的意义事实上,婚姻也呈现了一种事实:生命世界是辛苦的,人的生活也是辛苦的。这些都是自然现象,因为没有苦就无所谓生命的存在。人和植物同样都要为生命的延续付出代价,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更没有不负担责任的生命能得以延续和快乐。任何一个人都得肯承担婚姻的责任,承担生育儿女、抚养儿女的辛苦,肩负起对父母的赡养,负起对工作的责任以及对社会、对国家的爱。就像一棵树是生命的开展,同时也必须负起攀爬在他身上的许多负担一样,任何生命都逃脱不了这个法则。
心理学有别于生理学和生物学,就是因为它能利用“意义”及“意义”对人类行为以及人类未来的影响等事情,来了解和增进人类的幸福。如果非要给爱情和婚姻下一个定义的话,我会说:“爱情以及其结果婚姻,是人类对异性伴侣最亲密的奉献,它表现在心心相应、身体的吸引以及生儿育女的共同愿望中。爱情和婚姻是人类合作的一面,这种合作不仅是为了两个人的幸福,它也是为了人类的利益和发展。”
真正幸福的爱情和婚姻不仅要有生儿育女的决心,并要担负直教育子女、训练子女合作,使他们成为良好公民和人类种族中平等负责的一份子的责任,美好的婚姻是我们养育人类未来的一项工作。所有的婚姻都应记住一点:婚姻是一项工作,它有自己的规则的律法,我们不能只选用其中一部分,而逃避另外的一部分。
事实上,它也呈现了一种事实,生命世界是辛苦的,人的生活也是辛苦的,这些都是自然现象,因为没有苦就无所谓生命的存在。人和植物同样都要为生命的延续付出代价,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更没有不负担责任的生命能得以延续和快乐。